全流程覆盖+数据打通,开启“职称评审”的南大模式!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职称评审是指导教师工作的“指挥棒”,也是高等院校教职工个人定岗定级、发展晋升,获得相应地位和待遇的主要途径之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面临职称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管理服务不够规范配套的等问题。


那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改变原有工作模式,以适应新时代职称评审工作需要,成为众多高校急于解决的共同难题。今天,我们为大家分享南京大学职称评审的创新经验。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南京大学提出了“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奋斗目标,坚持“学科建设与本科教学融通,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拓宽基础与强化实践融通,学会学习与学会做人融通” 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积极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信息化机制体制改革与创新

开创信息化建设的南大模式

南京大学以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信息化建设的“双项目负责人”制和信息化队伍建设和激励新机制,破解制约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开创了南大建设的新模式


2019年,南京大学信息化工作被列为年度党委行政十大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南大特色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深化信息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的集中建设南大特色智慧校园建设走上快车道,提前实现了“一年转变、两年改观、三年见成效”的建设目标。



南大职称评审改革中的特色创新



南京大学每年职称评审时,申报人员基本在400+左右。在业务实践中,存在着高校职称评审程序、标准、方法方面的问题,如部门协同困难、教师数据重复填写、外部送审困难问题;职能部门工作中的一些需求也亟待解决,如材料审核工作量大,审核过程中出现缺表缺件、评审数据无留痕等现象。


这一系列现象导致职称评审中,有评审效率低、业务周期长、教职工压力大、公信度低等难点需要攻克。


为落实“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2018年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人力资源处与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联合,秉着让“信息多跑路,用户少跑腿”、“最多只填一次”的目标,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方法,结合以往职称评审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面向应聘者、院校秘书老师等调研分析,深挖用户需求,优化工作流程,启动职称评审系统建设项目



南京大学职称评审体系


南京大学.png


1、“项目双负责人”机制提高跨部门协同


南京大学首创项目双负责人机制,强化项目协同、部门协同,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与人力资源处、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共同谋划、设计和推进人事系统建设。通过每周定期项目汇报例会和不定期的项目讨论机制,对跨部门的复杂流程进行优化,打通业务流程之间的衔接和数据之间的交换共享。

#跨部门需求调研

2019年6月,完成了教学科研系列及其他系列职称评审的需求确认


2019年6月,在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的大力协助下,确定高级教师序列科研信息结论统计规则


 2020年3月,完成教师高级、实验工程高级、图书出版高级、教育高级、思政高级等全系列填报信息和优化流程梳理


2020年3月到6月,在科学技术处、社会科学处、教务处的全力配合下,先后开展了十余场数据对接和集成验证工作,完成了科研系统、教务系统数据集成


2、建设全流程智能职称评审


南京大学线上职称评审将申报、上报、评审单位、投票进行整合,职称评审、同行评审、在线投票等工作全流程线上化,实现职称评审业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公开透明化管理,保证学校对送审全过程把控。


下面,我们对南大的全流程智能职称评审进行介绍。



全流程智能职称评审



高校职称评审工作涉及人员类别众多、设置程序一环扣一环,工作过程中要求精益求精,不容有任何工作闪失。


南京大学的全流程智能职称评审在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还发挥了“简化工作流程,提高用户体验”的作用。


1、健全的层级设置,线上申报规范


南京大学建立独立的评聘网站,实现有岗位和无岗位两种职称评审招聘方式,支持校内外用户在线申报。2018年度完成5种高级职称系列申报业务;在线发布岗位172个,累计281人在线申报。

南京大学2.png


2、跨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减轻重复填报工作


南大的职称评审系统实现与科研数据、教学数据、研究生数据进行对接,如学校内应聘者的科研项目、论文论著、专利信息等数据都通过科研系统直接获取,避免材料的重复提交和二次核验工作,减轻了申报教师和审核者的工作量。


南京大学3.png
南京大学4.png

 · 图·   快速生成申报报表


3、职称评审社会化,同行专家外审实现全线上操作


原来同行评审时材料来回需要6天左,外部送审周期平均2周右,周期长,影响评审效率;


与过去相比较,现在评审工作全部线上操作。在线生成评阅码,由学校将评阅码邮件或短信发给外审专家,外审专家直接登录外审系统,注册后通过评审码查阅申报人成果,进行在线评审。


同时,外审材料的全部电子化,省去材料寄出、收回、结果统计等繁琐流程,节省时间,提高了外审工作的效率。


南京大学5.png

· 图 ·   送审结果入录、查看


南京大学6.png

 · 图 ·   自动生成评审汇总表


南京大学7.png

 · 图 ·   专家在线扫码签名


南京大学8.png

 · 图·   在线查看评审详情


4、在线投票、实时统计,提高评审结果效率


原来学校线下投票,由于各种主观因素,投票存在无效、不公正的风险。


(1)学校采用实名制投票方式,组织专家统一登入评聘系统,在线查看附件资料,对应聘人员进行学术水平测试,在线投票;


(2)原来高评委在线投票全程需要6个小时,现在线上投票仅需1.5小时,缩短50%时间,提高投票效率;


(3)通过在线投票系统实现在线查看材料及无纸化投票,投票结果输出更实时、更准确、更快速;


(4)系统自动汇总评测和投票结果并排序,提高评审公正度。


南京大学9.png

 · 图 ·    评审投票详情


南京大学10.png

 · 图 ·   专家评审在线投票、打分


南京大学11.png

 · 图 ·   评审过程监控一目了然



落地见效 ,验证思路



目前南京大学已完成18年、19年2次线上职称评审工作,累计申报680+人次,完成同行专家在线评审1700+。


南大职称评审系统上线,离不开校领导的支持,人力资源处、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以及各业务部门的紧密配合。在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和业务部门利用“项目双负责人制度”紧密协作,为需求洞察、价值提炼、服务提升、优化迭代等整个建设过程提供了保障,同时安排培训、设立服务保障群,确保稳定运行使用,系统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

#学校运营保障团队

1)信息化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与人力资源处、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教务处的近10位老师以及厂家,在上线后的一个半月内持续开展7*24h保障


2)QQ群在线解决100余位老师150余个问题,涉及管理政策、系统功能、需求建议、操作使用等方面 


3)平均问题解决时效为60分钟

南京大学12.png


南京大学此次以职称评审业务为抓手整合全校信息资源,为建设全校统一的教职工数据体系打好了基础。首次尝试跨部门大批量数据对接,通过教职工信息变更采集教务、科研数据、研究生院数据,减少学院及职能部门每年职称评审业务期重复审核数据的工作,同时职称评审新产生的数据能够自动在教职工信息库中更新,进而通过人事系统完善学校数据质量


新的职称评审系统,不仅完善了人事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人性化的人事信息服务,也为南京大学机制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特色发展进行了思路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