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排头兵—宁波大学疫情期经验分享
宁波大学于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

引言

“疫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次对高校信息化能力的考验。如果说是以前,没有信息化我们也能进行各项管理工作。但是疫情逼迫着我们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化、免接触、自助化服务,这就是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次挑战和我们全体教职工信息化思维方式的一次转变”, 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用户服务部副主任李津航说道。


受到疫情的影响,学校对信息化管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对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说非疫情期间信息化部门更多的是配合学校相关工作,那么在疫情期间,信息化部门需要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
对此,我们采访了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宁波大学,图书馆与信息中心用户服务部副主任李津航老师。给我们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师生服务三个方面介绍了返校后的工作。


-教学管理-


疫情期间,为了响应教育部要求的“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学校将教学重点转移到了线上,主要动作分为两个层面,包括学生层面和老师层面。
学生层面主要是引导学生在我们的教学平台进行线上课程的学习;老师层面也是主要配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向学生进行网络授课。
在此期间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网上案例。例如,宁大音乐学院王蕾老师的网络课程《音乐与健康》全面总结出数字化学习环境中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的全新教学模式与技术手段,并由此确立“演学创”一体化的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经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推荐和上级宣传部门筛选后,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学生管理-


01

疫情相关管理



返校后,就进出校来说,学校通过掌握学生相关数据的信息与浙江省提供的学生健康码信息进行比对后,给学生发放出入校通行证;公共场所管理来说,学校也采用扫码进出的模式记录学生校内生活轨迹。除此之外,学校使用的疫情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做到掌握学生健康情况。学校通过系统发布任务让学生进行每日健康打卡,由学院辅导员进行统筹的整理,获取到的学生体温等数据也可以直接进行统计,对异常学生逐个进行观察,学校层面也可以直观的看到学生健康信息采集的结果。这些都在深入的结合信息化场景、依赖信息化手段进行整体的学生管控。




通过系统进行日常健康打卡






学生健康信息统计


02

学生日常工作管理



学校把各个相关的业务部门进行合并,根据工作特性分为学生一组、学生二组、后勤保障等专业的组别,疫情期间学生之间和学校部门之间放弃原有的界限,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通力合作,并将学生管理化为16个业务需求点,从而达到更有效的学生管理。
对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查寝工作,因为学生存在住校生和走读生两种,所以查寝工作比较复杂,学校采用了管理系统中的学生定位功能进行查寝,设定时间通过学生定位签到了解学生所在位置是否在校内,方便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另外,学生日常管理还包括重点贫困学生的帮扶和毕业生就业的工作,这两点工作持续进行线上推进。


师生服务


信息化管理在返校后同样适用于答疑方面的问题。例如学生在返校后,食堂就餐怎么办,学生在校时取快递、买口罩怎么办等合理的管控问题。又比如学生关注的宿舍打扫问题、返校后能否进出校购买商品的问题、类似的问题通过辅导员在线答疑,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辅导员都是一个小客服。
另外一方面,学校通过校园智能问答系统,把学生的主要问题梳理成一个标准化的答案,通过智能问答系统平台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回答,同样也可以形成一个标准化的需求。





校园百事通咨询后端






校园百事通咨询前端


如果说日常情况下,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是“锦上添花”的,那么在疫情期间,信息化手段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化手段让疫情期间的学校管理做到井井有条,也使得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更上一个台阶。